教学制度t

教学制度t

当前位置:基础教学部 > 教学制度t

关于印发《基础教学部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  来源:基础教学部 时间:2020-10-30 浏览:

红头10.PNG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通知》(温商院行政〔2020〕76号文件)精神,把课程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育人作用,承担起“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责任,现将基础教学部实施“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打造通识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使得基础部的各类通识教育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为目标导向,深入挖掘提炼各类通识教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升育人成效。

2.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课程思政”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学习、成长规律。通过积极调动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育人作用,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切实承担起工作的主体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参加对象

部门全体专任教师

四、活动内容

1.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学期各教研室要推选2-3门课程进行示范建设,示范课程要结合课程特色,在教学单元中融入思政元素,强调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爱岗敬业、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教学单元的教案设计中要明确体现德育内涵与元素,授课教师要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形势与时事热点,把育人工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推动通识教育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2.修订教学大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每门课程要在教学大纲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专任教师要认真填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充分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条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伦理、时政要素、工匠精神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要求融入所授课程的教学之中。

3.开展“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研讨活动

组织开展“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学习讨论活动。一是组织专题辅导,本学期邀请校内或校外专家进行一次对“课程思政”深入解读,加深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则等的理解;二是课程组教研活动中要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组织专任教师围绕 “课程思政”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三是本学年试点示范课程教师要开设一次公开课,期末围绕“课程思政”建设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经验。

4.建立一套“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结合部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认真执行学校《关于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通知》规定,进一步严格执行部门领导、督导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表》中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使德育元素成为教学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5.推动“第二课堂”建设,发挥育人功能

推进文化校园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整合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形成统一规划、分层实施、分类管理的实践教育体系,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完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五、实施步骤和要求

1.宣传发动阶段。2020年10月中下旬,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全面部署,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宣传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11月上旬,各教研室根据任务分配,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推动工作开展。

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试验。

3.总结提高阶段。2021年1月第一阶段总结,针对实施“课程思政”的情况,对照目标和要求,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分析短板和不足,总结经验,形成可固化、可延续、可复制的建设成果,明确下一步活动长效化建设的内容。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第二阶段试点,根据完善后的课程方案进行第二阶段“课程思政”教学试验。2021年7月 试点效果评估总结,形成可在部门范围内实施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方案。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在部门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建设。

六、组织保障与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部门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部门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部门副主任、教研室主任、部门督导组成。

2.加强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部门网站、微信平台等宣传媒体,大力营造“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舆论氛围,为“课程思政”工作的推动营造好舆论氛围。各教研室要高度重视,把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工作扎实有效。

3.加强探索创新。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育引导、制度激励等手段转变教师观念,动员广大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发挥育人作用,承担起“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作用。

4.加强总结考核。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学期教学质量考核和年度考评体系中,贯彻落实 “师德一票否决制”。


       附件1:“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docx 

       附件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docx

       附件3:“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汇总表.docx

      

基础教学部

202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