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当前位置:基础教学部 > 课程大纲

《高等数学B》(专)教学大纲

作者:  来源: 时间:2009-07-16 浏览:

高等数学B》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Higer Mathematics B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5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80   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08级经贸、工商管理、商务英语专科

开课分院、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经济数学(一)的主要内容为微积分,它是各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等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多元函数微分等方面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及有关基本运算,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提高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

本课程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具备较好的初等数学知识即可。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函数及其有关性质(6学时)

  [1]  实数概述

  [2] 函数的概念

[3] 函数的几中常见性态

[4]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

[5] 初等函数

[6] 常用的经济函数

基本要求:

理解反函数、常用的经济函数;

掌握函数的主要性态、分段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域的确定;熟练掌握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等。

2.极限与连续(12学时)

[1] 极限的概念

[2] 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

[3] 极限的运算

[4] 极限存在的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5] 函数的连续性

基本要求:

理解无穷小量的比较尤其是等价无穷小概念、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掌握函数间断点的判断方法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熟练掌握极限的概念、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极限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及函数连续的概念。

3.导数与微分(12学时)

[1] 导数概念

[2] 导数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

[3] 高阶导数

[4] 微分

基本要求:

了解对数求导法、隐函数求导法及反函数求导法;

理解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微分的应用;

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关系、高阶导数、微分概念及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导数概念、导数的基本公式、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的求导法则。

4.导数的应用(12学时)

[1] 函数的单调性

[2] 函数的极值

[3] 函数图像的描绘

[3] 未定式的定值法(罗必塔法则)

[4] 一元函数微分学在经济上的应用

基本要求:

了解中值定理、水平、垂直渐进线的概念;

理解曲线的凹向与拐点并会描绘函数的图像;

掌握有关经济问题的最大(小)值应用;熟练掌握函数的增减性、极值及罗必塔法则。

5.不定积分(12学时)

[1] 不定积分的概念

[2] 不定积分的性质及基本积分公式

[3] 换元积分法

[4] 分部积分法

[5]最简单的微分方程

基本要求:

了解分部积分法和最简单的微分方程;

理解并会使用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熟练掌握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公式及第一类换元积分法。

6.定积分及其应用(14学分)

[1] 定积分的概念

[2] 定积分的性质

[3] 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关系

[4] 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5] 反常积分

[6] 定积分的应用

基本要求:

了解无限区间上的反常积分;

理解定积分在几何及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掌握定积分的性质、定积分分部积分法;熟练掌握定积分的概念、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

7.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12学时)

[1] 多元函数的概念

[2] 偏导数

[3] 全微分

[4]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5] 偏导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了解隐函数求导公式、连续概念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理解定积分在几何及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掌握高阶偏导数概念、二元函数的极值概念并会计算;熟练掌握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定义域、一阶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四、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       主编:李志煦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

2、参考书:《经济应用数学---微积分》     主编:叶子祥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

六、课外学习、作业习题等要求

为了很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课内外学时比一般不低于1:1.5;并完成规定数量的课程练习题,同时在各次考试中加强辅导与答疑。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学生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共同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八、其他说明

为了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基本知识,考试命题不超过本大纲的要求。建议在基本要求中属于熟练掌握的内容占55-65%,掌握内容占25-35%;理解的内容占10-20%,对只要求有所了解的内容不超过5%

建议启发式教学,注意精讲多练勤考核,着重应用能力培养,特别注意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执笔:(课程负责人或课程责任教师签字)

审阅:(系主任签字)                        日期:

审定:(分院教学院长签字)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