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当前位置:基础教学部 > 课程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作者:基础教学部  来源: 时间:2015-03-31 浏览:

课程编号:50270001
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arxism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3学分        总学时:72学时         理论学时:48学时   
开课对象:各专业本科生
开课分院、系:各个院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是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是本科生的必修课。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
     在修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冈》两门课之后开设该门课程。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共四个题目 3学时)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基本要求
①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②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2、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共三节,9学时)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基本要求
①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3、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共3节 9学时)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真理与价值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基本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4、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共3 6学时)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基本要求
   学习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5、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共3节 12学时)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基本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6、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共3节 9学时)
    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到垄断的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基本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7、第六章 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共3节 3学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8、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共3节 3学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展望
   ⑵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⑶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基本要求
①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② 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
③ 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④ 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编:逄锦聚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2013年修订版)
2、参考书
《教师参考书》     主编:逄锦聚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生辅学读本》  主编:逄锦聚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导引》      主编:石云霞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疑难问题解析》  主编:顾海良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案例解析》  主编:洪晓楠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课外学习、作业习题等要求
     布置一次论文式的作业,题目是与教师或教材中的某一观点商榷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笔记检查和出席的考核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两项综合为该门课的毕业成绩。期末考试是开卷考试,但只允许携带教材和课堂笔记,不允许携带任何打印稿。
、本课程特色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力求站在21世纪历史的高度,反映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结合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它说明
 
执笔:
审阅:(系主任签字)                        日期:
审定:(分院教学院长签字)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