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t

课程简介t

当前位置:基础教学部 > 课程简介t

思政理论课程简介

作者:基础教学部  来源:思政理论教研室 时间:2022-03-29 浏览: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

image.png

按教育部统一要求,我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共3学分,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各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目前,课程组共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副教授8人,讲师3人,助教12人;另建有一支由学校辅导员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形成了职称、年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法治三方面内容,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最终成为具有良好公民素养的、能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课程组多年来致力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建设一流课程,取得省级教改项目1项、厅局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未来课程组将在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深度广度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促使课程教学取得更好实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

image.png


按着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我校开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是针对全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通识必修课。贯彻学校培养“知识+能力+素养”多维度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基本要求,共设5学分(专科4学分),包括理论3学分,实践2学分(专科1学分)。目前,课程组共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助教7人,形成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课程组多年来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省级教改项目1项、厅局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就课堂教学来说,普遍采用了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使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专题化改革等;就实践教学来说,设计了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相结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社会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让学生围绕浙江省各地方、各部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改革、发展历程、经验和成果自拟题目进行调查,例如各地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绿水青山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文化礼堂”、“家风建设”、“乡贤治理”等,并探索了基于MOODLE平台的实践教学指导方法,做到了学生全员深度参与、教师全过程指导监督的实践组织方式,促进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同,也促进学生拓展视野,增强人文情怀,成为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未来课程组将在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深度广度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促使课程教学取得更好实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建设

image.png

按教育部统一要求,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共3学分,是针对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目前,课程组共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5人;另建有由5名学校辅导员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外校兼职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原理”课程组专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低,队伍人数有待进一步扩充,特别是需要引进高级职称的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课程组多年来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多项校级教改项、厅局级项目、校级教学比赛的荣誉。就课堂教学来说,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专题化改革、课堂互动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本课程组力求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体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与此同时,融入温州地区改革开放40年以后的生动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和重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共鸣,既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原则,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和认识人生;又加深学生对浙江特别是温州地区相关历史的了解,培养学以爱国、学以报党的深厚情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贴近温州社会现实,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包括人文素质、理论应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在内的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投身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伟大实践,提供必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为学校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

image.png

按教育部统一要求,我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共3学分,包括理论2学分,实践1学分,是针对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目前,课程组共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5人,形成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课程组多年来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厅局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在课堂教学方面,课题组按照教育部专题化教学指南,不断充实完善专题教学内容,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改革,采取雨课堂、学习通等新媒体工具配合教学,建立过程性考核制度,并精心设计“PBL”思维链条,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课题组按照本课程教学主题,设计了革命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红色资源探访等多种社会实践内容,结合微信平台实时指导,做到了学生全员深度参与、教师全过程指导监督的实践组织方式。未来课程组将在线上线下多资源教学模式、师生交互共建课堂、拓展与团委合作的深入社会实践模式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促使课程教学取得更好实效。


《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

image.png

按教育部统一要求,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是针对全校本专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本科为2学分,在大一、大二时分4个学期开设;专科为1学分,在大一时分2个学期开设。目前,课程组共有专职教师28人,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助教15人;另建有由13名学校辅导员等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形成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课程组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多项校级教改项、厅局级项目、校级教学比赛的荣誉。课程主要由基础部思政教研室专职教师统筹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依托浙江省在线教学平台,探索出了“网络学习+课堂研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未来课程组将在精化教学内容、加强课堂研讨设计、拓展实践教学效果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温商精神导论》课程建设

image.png

   《温商精神导论》是我校面向全体本专科生开课的特色校本思政课程。该课程以温商为研究对象,探寻温州商业发展脉络,挖掘温商精神的深刻内涵(包括商业理念、宗旨、目标、价值观等)。以温商精神、企业家精神、现代商业文明为主线,探索商人、商业成功与公司绩效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成功商人的软实力所包含的内在要素及其关系,最终构建温商精神形成的脉络与框架。本课程以入校新生为授课对象,传授温商创业路上的商脉与文脉交织所形成的独特的温商精神;在课程内容的传授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温州商人的“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抱团合作的自主精神;灵活应变,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等。把温商精神深深植入到温商学子的成长基因,一脉传承,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现代商业综合素质、崇尚现代商业精神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目前,课程组共有专职教师13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3人,构建了一个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稳定师资队伍。课程组多年以来致力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设了省级一流课程,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



基础教学部 思政理论教研室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