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文思皆绿 罗山追迹先贤
作者:基础教学部 来源:基础教学部 时间:2011-04-05 浏览:
为纪念建党90周年,3月30日下午,基础教学部教工党支部联合工会组织教职员工攀爬大罗山寻访中共浙南一大会址,缅怀先贤。
清明时节,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为纪念建党90周年,基础组织教学部教工党员一行至大罗山上寻访中共浙南一大会址。此会址位于瑞安仙岩镇渔潭村——一个被连绵大罗山包围的小村庄,71年前,中共浙南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并诞生了中共浙南特委。1930年6月18日至22日,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决定成立浙南特委并组织武装暴动。“浙南一大”在浙南党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浙南特委在浙南人民心中播下革命火种,为后来浙南游击队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92年修建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是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8年初对纪念馆进行外部装修及馆内重新布展并对公众免费开放。
此行途经仙岩三潭,雷响潭、龙须潭以及最著名的梅雨潭。站在梅雨瀑下的巨大乱石堆中,雾笼罩着的两边山林青葱绿树,一条白而发亮的瀑布,绿如碧玉的梅雨潭,飘过的丝丝细雨,绕过石堆,拾级而上,便到了自清亭。亭中立着一座石碑,这呈菱形的碑上完整地雕刻着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绿》。在梅雨瀑潺潺的流水声的伴奏下,大家情不自禁朗诵起这篇美,飞檐翘角的梅雨亭,玲珑小巧,相传自清先生当初就曾在此观梅雨瀑。亭中石柱上刻有清人的对联:“飞瀑半空晴亦雨,梅潭终古夏如秋。”
大罗山上,缅怀先贤,抚今追昔,感慨万分。面对这诗意画面后艰苦卓绝的抗战图景,这崇山峻岭之中所绽放出的绚丽革命之花,和这眼前的漫天飘洒的梅雨,突然间真假莫辨,仿佛这流水中也流淌着先辈革命的激情,这如雷的声响正是他们当年的怒吼,而这象征着坚韧、不屈、逆境中奋发的花朵不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写照。这一切的过往,从未随着时间消失,反而激励着我们所有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我们的工作,去谱写更华美的共和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