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基础教学部 > 工作动态

人文艺术教研室开展《沟通与写作》课程设计教学沙龙

作者:张宜仪  来源:人文艺术教研室 时间:2022-03-21 浏览:

2022年3月17日,基础教学部人文艺术教研室《沟通与写作》课程组围绕课程的初步设计,在综合楼B303组织第一次主题沙龙。活动由课程组负责人张宜仪老师,课程组成员汤扶摇老师和陆秋霞老师共同组织;参加本次沙龙的教师来自多个学院和部门。大家共同为课程的顺利展开献计献策。

《沟通与写作》即将在2022秋季首次开课,目的是鼓励学生围绕社会、人生、时间、理想、价值等与实际生活与情感体验紧密相关的话题,深度思考、积极沟通、勇敢表达以及创意写作。课程目前仍处于调研与准备阶段。此次沙龙即针对国内外高校类似课程的内容和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

沙龙的内容主要有:一、汤扶摇老师对国外著名高校写作相关课程的框架、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哈佛大学的以“成功人生”为主线串连的主题式写作训练,普林斯顿大学侧重批判性阅读和说理写作的课程特色,除此之外,麻省理工大学则促使学生在对时代问题的思考中淬炼创新性文本。二、陆秋霞老师对国内两所高校的沟通写作类课程进行了细致的横向比较。包括江西财经大学的线上慕课精品课《写作与沟通》和清华大学的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沟通与写作》课程。陆老师从课程安排、内容设计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作了平行比较,给出了清晰且直观的结论。三、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案例分析,综合课程组老师们的观点,张宜仪老师对《沟通与写作》课的班型人数、学时课时、内容组织和教学方式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四、课程组老师邀请与会教师就课程设计发表看法。讨论的核心在于如何保证教学效果。达成的共识如下:1.立足培养方案定位课程目标,围绕课程总目标作分解,并找寻合适的素材和手段予以支撑;2.对于沟通等比较难体现、观测、记录和量化的能力,通过主题式、场景化的教学设计以及影像、文字等的输出,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过程性评价;3.构建素材库、话题库,采用主题式教学,以此带动学生思考和表达;4.打磨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敢说,敢写,进而精讲,精练。

经过调研讨论,《沟通与写作》课程设计框架初具雏形。之后课程组将根据年度计划和本次沙龙的共识开展教学准备,为本校《沟通与写作》课程建设打好基础。

image.png

基础教学部

2022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