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教研室文化传承课程组暑期第一轮磨课
作者:田义 来源:人文艺术教研室 时间:2022-07-25 浏览:
为夯实课堂教学能力,人文艺术教研室开展暑期全员磨课工作。7月19日与20日,文化传承课程组连续两天在2号楼517教室开展第一轮磨课。
文化传承课程组共有五位教师参与到第一轮磨课。田义老师主讲《怀李叔同先生》,从作者丰子恺讲起,着重介绍受李叔同和日本漫画家竹久梦二影响下的漫画成就,并结合当下“毒教材”这一热点话题,诠释丰子恺先生漫画成就在当下的现实意义。继而田老师带领全体同学,在“李叔同性格特征”这一问题的引导下,默读全文,找出李叔同“严肃且认真”的性格特征。田老师又从李叔同闯荡上海游学日本到求道问佛等人生经历中,再次深入分析这种性格的体现。在评课环节中,张宝林老师提出了在课程总结阶段,必须要总结李叔同为何形成严肃且认真这种性格特征的原因,以此来升华课堂的建议;何怡老师、李文老师和周叶子老师又分别从课程时间安排、课程结构和漫画的讲解等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
张宝林老师主讲《道家文化》,磨课内容是讲解道家知人、论世和观物的价值取向。张老师从三个层面讲起,分别是用道观物、以道观世和以道论人,在张老师看来,这三个话题是老子和庄子共同的话题。继而在对比老子和庄子在这三个层面上不同观点的同时,又事无巨细地讲解各自的观点,比如可道之道—实在、不可道之道——虚幻;再比如,圣人:理想人格——愚人之心,俗人:批判对象——糊涂之人等。张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又精心设计了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大鹏的态度?”在评课环节中,青年教师都表示学习到了很多经验,比如对道家文化的深度解读,并且形成观物、观世和论人的观点,这都印证了张老师深厚的功底。张老师也向青年教师传授讲课的经验,就“如何与学生互动”、“课程的完成性”等问题和青年教师展开讨论。
何怡老师主讲《红楼梦·薛宝钗人物论二》,课程伊始,何老师回顾上一讲关于薛宝钗热心的性格特征。这节课,何老师集中讲解薛宝钗性格中“热毒”与冷淡,何老师以“热毒”形成的原因为线索,带领同学们层层深入文本,深入浅出地和同学们一起探寻缘由。在弄清薛宝钗“热毒”缘由的前提下,又分析出薛宝钗性格中冷淡的一面,“热毒”与冷淡构成了薛宝钗复杂的性格特征,也揭示出薛宝钗认同当时的社会秩序,力图平步青云,成为统治阶层的愿望。张宝林老师对何老师的课堂表达满意,认为是一节非常生动有趣的课堂。田义老师指出了PPT中标点的错误。其他几位老师也参与到讨论之中。
李文老师主讲《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李老师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在讲解完“‘儒’与‘儒学’的区别;儒家学派创始人的生平和功绩;儒家发展的四个阶段”等问题后,李老师根据授课对象专科学生的学情,设计“学习儒家学派的思想,对大家有怎样的作用?”这一问题,在视频的辅助下,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展开发言,畅聊儒家思想对同学们的帮助。在评课过程中,张宝林老师认为,讲解儒家文化,要对孔子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孔子的生平、周游列国的情况要详细介绍,对孔子的“立德、立言、立功”要重点讲解。何老师认为讲解的内容过多、过满会超过一节课的需要;田老师认为“儒家发展的四个阶段”这一内容是否安排合理。李老师也和各位老师认真交流,对多个问题展开讨论。
周叶子老师主讲《认识戏曲——戏曲的发源》,周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戏曲的概念、比较了戏曲与戏剧的区别、戏曲的艺术特征等诸多问题。黄春慧老师表示,这是周叶子老师第一次站到讲台,经过几轮的磨课,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同时,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比如要多增加一些图片和视频,这样可以增添课程的趣味性。再比如,多寻找一些西方理论家对中国戏曲的点评,比如戏曲舞台上象征手法的运用等,可以增添课堂的深度即高阶性。
经过第一轮的磨课,文化传承课程组每位老师都得到了锻炼,在课下认真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修改,会在接下来的几轮磨课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人文艺术教研室
2022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