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青年学者王祥辰博士漫谈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
作者:王丛琪/文 王丛琪/摄 来源: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4-12-23 浏览:
12月20日下午,我院在思源楼A306举行主题为《也谈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的学术讲座。本期讲座由副院长张雷主持,特邀扬州大学文学院王祥辰博士主讲。
讲座伊始,王祥辰老师首先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成功的研究课题必须回答两个基本问题:“这个题目能不能做?你能不能做这个题目?”他通过分享自己在乾嘉吴派经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研究中的选题经历,展示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审视和精炼研究题目,直至找到最具可行性和创新性的方向。
讲座中,王祥辰老师围绕研究综述、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研究内容框架等多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他强调,在撰写课题申报书时,要充分考虑学术史的梳理和研究动态以及如何从经学研究视角发掘文学批评资源,并以文献为根柢,力图克服现代学界预设的经学与文学学科分类立场,体现对研究趋势的积极回应,实现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双重提升。
在研究内容——框架结构部分,王祥辰老师详细介绍了如何系统地整理和分析文献,梳理经学思想流变,评估文学创作中的经学影响,以及探讨经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互动等方面。他通过整理汇编吴派经学文献,梳理、勾通吴派经学文献与文学文献间的关系,讨论吴派重要的经学事件与文学实践活动的内在关联,为在场的教师展示了具体操作的实例。
此外,王祥辰老师还分享了研究创新的思想、观念与方法。他主张突破固有视角,明确经学思想与文学实践的互动关系,并强调学术观点应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他还提出了将考据学与思想史相结合、比较分析与历史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将经学史与文学史相串联的书写模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讲座现场,与会教师与王祥辰老师开展了热烈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研究方向以及论文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技巧。
王祥辰博士的讲座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的实用技巧,更激发了大家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思考,促进了我院教师的学术成长和研究能力的提升。
(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