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如何回应新时代青年关注的热点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开展专题研讨
作者:姬思彤/摄 姬思彤/文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5-02-27 浏览:
为进一步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和吸引力,2月26日下午,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在经世楼302教室召开专题研讨会,围绕“思政课如何回应新时代青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议由梁珂维老师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共同探讨教学改革方向,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讨会聚焦如何使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具现实关照性。会议首先集中学习了学校关于课堂教学创新的相关文件,并结合近期学生反馈,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热点,使理论教学更具生动性和吸引力。
与会教师认为,思政课应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问题导向式教学转变,围绕青年学生关注的社会公平、科技发展、文化认同等议题,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数字化教学等方式,让课堂更加生动鲜活。教师们纷纷表示,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理论,更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现实问题。
在讨论中,教师们首先提出,要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现实性,紧密结合时政热点,优化课程案例,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社会实际。其次,课堂教学应进一步增强互动性,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热点辩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提升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此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也成为研讨的重点,教师们建议结合短视频、微课、知识图谱等现代技术,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拓宽学习渠道。
在明确教学改革方向的基础上,研讨会进一步讨论了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通过研讨,达成一致共识,未来将在课程内容优化、课堂互动创新、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系统性探索。
首先,针对课程内容优化,教研室将对现有课程案例进行全面梳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兴趣点,构建更加精准的教学内容体系,确保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其次,课堂互动模式的改革将进入试点阶段,部分课程将尝试引入热点分析、情景模拟、跨学科联动教学等创新方式,以检验改革的可行性。最后,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教研室计划开发一系列与课程内容配套的短视频、知识图谱和线上测评工具,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便捷性,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会议最后,梁珂维老师对研讨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强调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教师团队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他希望,通过此次改革,能够使思政课从“理论讲授”向“实践应用”转变,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思考力和行动力,使课堂成为真正启迪思想、引领成长的平台。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后续改革措施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将继续深化教学创新,推动思政课堂的互动化、数字化、实践化,助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