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基础教学部 > 工作动态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探索新路径——我院召开教学模式改革专题交流会

作者:王丛琪/文 王丛琪/摄  来源: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5-03-24 浏览:

3月21日,我院于思源楼A306召开教学模式改革专题交流会,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中的成果、问题与未来方向,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与学生需求。校党委书记周湘浙、副校长白彦、教务部副部长朱新满以及教务部张宝臣、李莹莹老师,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宜治、副院长王文庆、许雪莲以及两院教师代表共同参加本次会议。

1.jpg

副院长王文庆、许雪莲分别汇报通识、思政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自去年下半年学校启动改革以来,参与教师从 10 位增至 25 位,覆盖人文、思政等多门课程,多数教师经听课、评课获合格评价。但改革中问题凸显,课程类型多样致改革难度与适应度不一,部分教师团队积极性欠佳,年轻教师教学能力存短板,学生因线上任务重影响线下课堂讨论效果。

2.jpg


3.jpg

随后,黄春慧老师以 “爱的教育” 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了该课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情况,其包括桌椅摆放、实践教学等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提到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由于课时限制,无法完整呈现全部内容。在教学模式上,虽构建了 “四维五阶深度学习教学模式”,但实际操作中面临学生作业完成度低、答案表面化、小组讨论参与不均衡等问题。

4.jpg

针对当前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会人员在讨论中表示,在课程内容方面,建议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层,核心内容课堂讲授,扩展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探索内容通过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对于教学模式,要激发教师团队对教改的认同,优化教学团队考核方案,给予年轻教师更多信任与试错空间。同时,合理安排听课方式,减轻教师压力。

副校长白彦指出,教师们需深度领会教学改革的内涵。应基于学生特点和需求,对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打造互动性课程,以动态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管理层面,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强化对学生选课的指引,提升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教学评价环节,必须全面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果,规避单一评价方式所产生的局限性。

5.jpg

校党委书记周湘浙在研讨会上强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践行最优服务学生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每位教师都应将教学模式改革作为自身的自觉需求。同时,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获得感与体验,所有教改项目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地,以实际效果为导向,避免形式主义。

6.jpg

此次研讨会为两院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进教学改革,解决现存问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