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坚韧:瑞安中途之家“轮椅骑士”与温商学子共话“向光而行”
作者:黄春慧/文 张欣欣/摄 来源:通识教育学院 时间:2025-05-15 浏览:
5月14日,温州商学院的校园里涌动着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瑞安“中途之家”爱心社的五位脊椎损伤者——薛道林、陈君亮、鲍光明、薛秀娜、郑智华,带着各自“向光而生”的故事,与温商学子展开了一场跨越身体局限的深度对话。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初现,这场以“生命·互助·成长”为底色的座谈交流,不仅让青年学子触摸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更让“精神康复”与“双向治愈”的意义在互动中愈发清晰。
尊重与关怀:向光之行温暖启程
上午10时,五位“轮椅骑士”在温商学子的陪伴下走进校园。为确保活动顺畅,每一位残疾人朋友都提前配对了一组大学生,从路线规划(检查坡道、轮椅通行便利度)到分工协作(摄影、提问、记录、推轮椅),从准备鲜花到全程守护,学子们用细致的行动诠释着“尊重”与“关怀”的初心。
在同学们的陪伴下,他们首先参观了南校区图书馆和综合体育运动实训中心。在图书馆,他们坐着轮椅穿行在一排排书架间,感受着书香氛围;在综合体育运动实训中心,他们参观了攀岩、飞镖、击剑等场馆,感慨现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之好。他们提到,因为身体原因未能上过大学,一直对大学生活非常向往,很希望能体验一次大学校园,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至暗”与“微光”:他们用经历点亮彼此
午后的经世楼509B会议室里,一场“生命故事会”温暖开启。五位残疾人朋友依次分享了自己的人生转折与破茧之路。
薛道林,“中途之家”的创始人之一。2006年,在工程建设时因意外重伤致残。从意外致残后的“心理至暗期”,到受轮友感染重燃希望;从养殖鸭子遇瘟、外加工创业受挫,到自筹场地创办“中途之家”。他用轻描淡写的语言缓缓道来,但每一句话带着岁月沉淀的坚韧。他热衷于组织公益活动,为帮病友走出心理阴影,克服自卑,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四处奔走筹备“轮椅之光”公益活动。用十年时间将“中途之家”变成“伤友们的第二家园”。他以“活好每一天”为座右铭,不图名利,默默为残疾人事业付出,用自身行动影响着众多残友,被大家亲切称为“薛哥”。
陈君亮,因肺病致残后,在家中一直靠父母照顾,曾经一度否定自我价值。后来在中途之家遇到薛道林,“他教会我,残疾不是标签,而是另一种生活的起点。现在我不仅能独立旅行,还能帮大家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修修轮椅——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现在的他不仅自立自强,而且还能照顾家中年迈的父亲。他动手能力强,改装的小车,能携带轮椅独立上下车,独自一人可以驾车旅游各地,令人赞叹。
鲍光明,年轻的时候是一位电焊工,一次高空电焊操作坠落,不幸致残。他说自己从不悲观,“不是还活着吗,活着就是好”。他把“活着”当作每天的“馈赠”,“以前总觉得幸运是中彩票,现在才懂,能呼吸、能看见阳光,就是最大的幸运”。
薛秀娜,14岁车祸,在医院躺了两年,做了四次大手术,熬过了许许多多难以忍受的痛苦。她说她苦闷的时候就是看书,是书陪伴她度过了重重困难。在认识“中途之家”之前,她已经在家封闭了很多年,从不出门。在“中途之家”的帮助下重新“走”向世界。“回归社会真好,能帮助他人真好,感觉自己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郑智华,小儿麻痹症致双腿残疾,祸不单行,后来的一场重病又导致他面部变形。命运给了他双重打击,但从来未把他打倒。他始终用乐观支撑生活。他说,第一,他要做到尽量不麻烦别人;第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去帮助别人。“任何时候,都要乐观地活着。”
这些故事没有刻意的“励志”,却因真实而更有力量。当薛秀娜说到“曾经不敢照镜子,现在敢看你们的眼睛”时,同学们红了眼眶;当鲍光明笑着说“每天都是赚的”时,响起了发自内心地掌声。
双向治愈:从“被帮助”到“共成长”的精神共振
座谈中,学生们的提问从“如何走出心理阴影”到“如何平衡生活与挫折”,残疾人朋友的回答则从自身经历延伸到对“生命韧性”的思考。“你们眼中的‘挫折’,可能是考试失利或人际矛盾,但对我们来说,‘挫折’是重新学习吃饭、穿衣,甚至呼吸。”薛道林的话引发深思,“但正是这些‘挫折’,让我们更懂‘珍惜’——珍惜每一次站立的尝试,珍惜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如果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话,对你们有所帮助,你们有所收获,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安慰。”
同学们也分享自己的感悟。“今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你们都在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真的帮不上忙,在这之前我没有想到你们会这么乐观、这么幽默。”“我们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却忘了感恩拥有的美好。”“今天我第一次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以前我从来没有留意过轮椅能不能在各个场地无障碍行驶。”“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活着,好好地珍惜学习机会。”
这种真诚的交流让在场同学都收获颇丰。
从“一场活动”到“长效联结”:温暖未完待续
下午3时许,活动在参观温州商学院爱心馆的脚步中接近尾声。馆内陈列的公益项目、助残案例,与中途之家“自助互助”的理念不谋而合。薛道林表示:“希望未来能与学校共建实践基地,让更多伤友走进校园,也让更多学子参与到残疾人服务中——这不是单方面的帮助,而是彼此生命的滋养。”
离开时,五位朋友的轮椅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却始终朝着光的方向。这场跨越身体局限的对话,不仅让“中途之家”的“精神康复”理念被更多人看见,更让青年学子懂得:生命的厚度,从不在“完美”,而在“向光而行”的勇气;成长的意义,从不在“独善其身”,而在“共融共生”的温暖。
“中途,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出发的起点。”今天,在温州商学院的校园里,这颗“重新出发”的种子,已在更多人心中生根。
(通识教育学院2025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