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研室开展暑期数学建模竞赛会议学习分享会教研活动
作者:邱小丽/摄 翁作义/文 来源: 时间:2025-10-29 浏览:
10月29日,高等数学教研室在思源楼A306顺利举行了“第十九届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会议”。本次分享会旨在深入剖析于2025年7月21日至24日在辽宁沈阳召开的该会议的核心亮点与前沿观点,为数学建模领域的教师与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分享会上,翁作义老师首先对会议报告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他指出,本次会议主题丰富多元,覆盖了智能工业数据解析、AI赋能教学、行为运筹学、军事应用、航迹大模型设计以及AI与数学建模交叉融合等多个前沿领域。会议汇聚了众多数学建模领域的专家与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深入交流了教学经验,提供了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与案例,为提升数学建模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针对AI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应用这一热点议题,与会者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并规避潜在的负面影响。人机协作的新定位以及赛题与评估标准的重塑等议题也成为讨论的焦点,为数学建模领域的发展勾勒出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此外,翁作义老师特别提到了会议中“不可逆均衡——博弈论视角下的大语言模型与数学建模竞赛公平新秩序”的报告,认为其极具启发性。该报告从博弈论的角度指出,使用AI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在数学建模竞赛中也不例外。为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报告提出了使用AI需遵循的四大规则:人类主导AI辅助,凸显人类的主导地位,发挥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AI仅作为辅助工具;交叉验证一切输出结果,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验证确保AI生成结果的准确可靠;严格遵循参赛使用条款,杜绝任何违规行为;创新归人不归机器,充分认可人类的创新价值。报告还针对竞赛的不同阶段,详细阐述了多种情形下AI的合理使用方式,为竞赛的公平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分享会的最后部分,翁作义老师深入分析了AI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他指出,常见风险包括幻觉引用(AI生成内容可能引用不准确信息导致结果偏差)、代码隐性bug(生成代码存在难以察觉的错误影响运行)、合规违规(不遵守法规规则引发严重后果)以及创新窄化(过度依赖AI限制人类创新思维)等。针对这些风险,翁老师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如建立严格的信息审核机制对AI内容进行多轮审核验证、采用代码审查与测试等手段及时发现并修复代码中的隐性bug、加强法规规则的学习与宣传以提高合规意识并建立监督机制查处违规行为、鼓励参赛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人类智慧与AI优势相结合以提升创新能力等。
本次分享会让与会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了“第十九届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会议”的核心内容、前沿观点以及人机协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为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培训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