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守正创新 筑牢思政育人根基 —— 原理课程组召开专题研讨会
作者:肖莎丽/摄 肖莎丽/文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5-11-24 浏览: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提升行动号召,探索人工智能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路径,扎实推进审核评估准备工作,2025年11月19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在思源楼A206召开“人工智能赋能‘原理’课暨审核评估文件学习”专题教研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项熙丽主持,课程组全体教师参会,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伊始,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案例分享环节亮点纷呈。项主任首先分享道,借助AI可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影像素材,比如生成具象化视频等,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核心概念;唐靖云老师分享了利用学习通AI实践功能开展分组研讨的经验,通过AI工具实现研讨话题精准推送、小组讨论实时互动、成果自动汇总,提升研讨效率与质量;姬思彤老师建议用AI构建与教学内容匹配的历史场景或社会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绎,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理论的认知;刘小锋老师则介绍了AI在课堂互动中的应用,通过AI辅助学生提问解答、检测学习效果,及时掌握学生知识薄弱点,为精准教学提供支撑。各位教师的案例分享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借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又召开了审核评估文件学习会,全体教师集体研读《教育部办公厅25-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会议明确,要紧扣文件要求,系统梳理学生常见问题清单,确保覆盖各教学章节并在课堂上针对性解答;教学中需大力推行研讨式、案例式等多元教学方法,结合AI工具优化教学流程;专家听课将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教师需提前备好问题清单等相关材料,严格落实评估规范。
研讨交流阶段,教师们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难点、问题清单优化、教学方法创新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就AI工具使用培训需求、宗教观教学案例筛选等达成共识。会议明确,本月底前每位教师需完成至少一个教学案例并提交课程组审核,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备课要求完善教学设计。
此次专题教研会既是马原课程组落实教学改革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的生动探索。下一步,课程组将以AI技术应用为突破口,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完善备课体系,把审核评估标准融入教学各环节,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温度,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更多教育动能。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11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