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结“数”果——城市学院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喜获佳绩
作者:基础教学部 来源:基础教学部大学数学教研室 时间:2010-10-25 浏览:
“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果
数模竞赛是3名大学生在封闭的空间里,3天3夜完成一份社会热点问题论文的写作。这项赛事要求学生有相当的结合实际问题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并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刚得到这个消息真的是非常意外!当时我仅仅想能做到最好,发挥出应有水平就好。相比而言,过程中的艰辛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更加弥足珍贵。”面对推荐全国一等奖的殊荣,参赛队员
我院自2008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便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省三等奖2项的骄人成绩。2009年首次组队参加甲组(本科组)比赛,又实现零的突破,数学建模竞赛已然成为城市学院品牌的优势项目。本次的竞赛同样得到学院的全程关注,在基础部杨爱琴主任、数学教研室郭常超主任带领下,7名指导老师(林素青,王文庆,叶帆,邱小丽,侯晓阳,潘建丹,陈景强)和7支参赛队伍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准备和刻苦钻研,终于在本次比赛中再续辉煌。
严谨而系统的培训是制胜法宝。培训队老师平时注重在教学中发掘有潜质的学生,并开设专门的数学建模选修课程。每年分两个阶段进行高强度集训,严格实施优胜劣汰制度,在赛前就将学生调整至最佳状态,使学生们能从容应对3天3夜高强度考验。
团队协作和拼搏精神是支柱。指导教师组7名教师中有5位讲师,2位助教,最多的也只有2年指导竞赛经验,但每位教师在试题研究和指导上都下了苦功,每位队员都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的同时积极协作,从而形成了师生间“战友”般的亲密关系。
学院领导支持是坚实后盾。学院领导一直非常重视对数学建模竞赛的优势培养。在本次数模竞赛过程中,基础部杨主任多次给予指导,教研室主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今年参赛的有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1196所院校、17311个队(其中本科组14113队、专科组3198队)、4万5千多名大学生,比去年增长约15%。目前这场赛事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数模指导老师林素青表示:“数模竞赛对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团队协作精神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以后希望在全院予以推广,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这项赛事提升自己。”
(获奖团队与指导老师合影)
附: 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赛区评审结果(D题) |
||||||
序号 |
院校 |
队员1 |
队员2 |
队员3 |
指导教师 |
奖项 |
3 |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
|
谷雅琼 |
张立 |
数模组 |
推荐国家一等 |
9 |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
林少侠 |
陈超 |
吴程鹏 |
数模组 |
省一等 |
34 |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
黄宗栋 |
陆挺 |
朱未 |
数模组 |
省三等 |
40 |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
孙胜 |
黄帅 |
白淳 |
数模组 |
省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