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基础教学部 > 工作动态

基础教学部召开教学方法创新研讨会

作者:基础教学部  来源:基础教学部 时间:2015-05-22 浏览:

    5月20日下午,基础教学部于A-512举行教学方法创新研讨会。各教研室选出的优秀代表和与会的各位老师分享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首先发言的是体育中心的梅建峰老师。梅老师在定向越野”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们因为各式各样的理由不愿意跑步,而跑步正是越野项目的基本组成部分。面对这样的难题,梅老师仔细听取了同学们的想法,针对各种对跑步的负面意见,他从运动科学的原理出发给学生们讲解了跑步独有的价值。梅老师的课,课堂内容充实,任务设置合理,遇到不便活动的下雨天,也有多种素质拓展的内容替代平时的项目。整个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经常能够完成平日无法完成的锻炼量。而且梅老师对学生充满耐心,遇到来请教的学生都是来者不拒,关切地给出合理的关于日常锻炼的建议。
    思政教研室的许雪莲老师同样是一位充满了爱心和耐心的老师,她把自己的经验概括为“用心交流,用情沟通”。课堂上,许老师特别注重师生互动。思政课的内容有时比较严肃,许老师就设置课堂演讲的环节,多采取即问即答的提问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课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经常占据了许老师大量的时间。课堂教学之后,她在MODDLE平台上及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并运用QQ,电话等方式与同学们进行有效沟通。偶尔学生打来电话倾诉生活中的困惑,许老师也耐心倾听、安慰、给予指点。此外,遇到学生活动的邀请,许老师总是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参与,真正做到用心用情为学生付出。
    大学语文教研室的戴益老师以教材的一个单元为例,演示了互动性教学的教学设计。针对教学内容多、深、散,工科班学生参与度不够的现实,戴益老师想了很多办法。首先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明确教学重点和各篇目之间的关系。其次,在课前和课堂上设置多个小环节动员学生参与。戴老师特别为教学班级建了微信群,在微信里发布推荐阅读篇目,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课堂上特别强调问题的设置,保证每一个提问都与中心问题紧密联系,且层层推进。戴老师设置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第一层次铺开多种贴近教学内容的资源,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网络,培养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将资源结构化,引领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主题的探索。
          
    思政教研室的祝上翔老师作为青年教师的代表,提出了富于时代气息的新思路、新方法。她除了吸取前辈教师的经验,在教材之外补充丰富的历史材料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常常和学生们分享大学生关心的话题,询问他们的想法。祝老师的教学方法极富特色,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思政课相联系的社会新闻,她将教学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由组员们相互合作,每节课进行一次一周新闻播报。学生在选择新闻、撰写底稿、现场播报的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为了与同学们及时沟通,她还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几百名学生都可通过这一平台与老师、同学实现互动,比如台上同学在播报新闻,台下学生就可在公众号里发表意见,老师再给出点评,构成完整的交流。祝老师还设想了“微视频”作业这一新颖的方式,学生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取得很好的课程考察效果。
    高等数学教研室的侯晓阳老师提出的“工科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是一套完备的实践方案。数学教研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他们调查了我院工科学生的数学成绩和他们对高数课的态度及意见。在此基础上,侯老师及各位数学老师对高数课程的内容作出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删除了一些不必要或重复性的内容如隐函数求导等,而增加补充了很多数学建模方面的入门内容。这些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要充分生活化,富于趣味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而且实例还要与时俱进,不可老旧僵化,因此侯老师在搜集材料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花费了大量时间。高数课程的答疑方式也别具特色——百度贴吧。因贴吧中开一帖便是一道题目,秩序井然便于管理,而数学问题通常难以仅用语言描述,需要拍成照片上传,贴吧可以充分满足这一条件。
    基础部姜相志主任表扬了发言的五位老师在各自科目中的努力探索,点评了每位老师的优点。五位老师的持续不断的热情、耐心,与时俱进的求变、求新都是基础部各位老师学习的榜样。“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姜主任鼓励各位老师继续在教学方法创新的道路上前行。教学科研部的严忠部长特别抽出时间出席了本次活动,他提出基础部要保持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优秀传统,并争取由各教研室组成团队,多举行集体活动将这一优良的风气推而广之。2015年度的省级和院级教学改革项目正在申报中,严部长期望基础教学部有更多的老师积极参与申报并脱颖而出,获得丰收。